如今,高尿酸越来越普遍,它不仅是痛风的“元凶”,还会让人的多个脏器受损,诱发肾衰竭、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不能轻视!
然而很多朋友没有定时体检的习惯,面对自身异常的尿酸水平浑然不觉。其实,在夜晚睡觉时如果有这些表现,说明我们的身体早就已经发出“求救信号”了![1]
当夜幕降临,我们进入梦乡时,身体的代谢和水分平衡也在悄然变化。由于夜间呼吸、排汗等生理活动,身体的水分逐渐减少,导致血液浓缩,尿酸浓度相对升高。加之睡眠时体温和新陈代谢的降低,使得尿酸更容易在关节处形成结晶沉淀。这些微小的结晶就像针尖一样刺激关节,引发红肿、热痛等症状。
常见的发作部位是第一跖趾关节,但其他关节如踝、膝、腕等也可能受累。这种疼痛往往来得突然而剧烈,让人在半夜中惊醒。而其深层原因,除了尿酸浓度的变化外,还与个体对尿酸的代谢和排泄能力有关。
尿酸过高不仅影响关节,还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当肾脏努力排出多余的尿酸时,可能会向大脑发送错误的信号,导致尿频的症状。即使睡前饮水不多,也可能频繁起夜,但每次尿量并不多。
此外,尿酸盐结晶在肾脏和尿路的沉积还可能导致尿液呈现浓茶色或浑浊不清,甚至出现泡沫尿。这些都是尿酸超标的信号,提示我们需要关注肾脏的健康。
如果你在夜间经常感到口渴难耐,即使喝水也难以缓解,那么这可能是高尿酸的另一个信号。当尿酸在肾脏沉积过多时,肾脏为了排出这些多余的尿酸,会增加尿液的生成,从而导致口渴的症状。
同时,夜间睡眠时身体的脱水状态也会加重口渴的感觉。因此,对于高尿酸人群来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尤为重要。
1 精准调整饮食
避免高嘌呤陷阱:除了常见的动物内脏和海鲜,浓汤、部分肉类和豆类也可能含有较多嘌呤。了解食物嘌呤含量表,避开这些“雷区”。
增加尿酸排泄助手:樱桃、柠檬等水果被认为有助于尿酸排泄,可适量增加摄入。
科学饮水:不仅要喝够水,还要学会分时段饮水。比如,起床后、餐前餐后、运动前后,都是补水的关键时刻。
选择适宜项目:除了散步和慢跑,游泳、瑜伽等运动也适合高尿酸人群。它们能增强身体代谢,促进尿酸排出。
注意运动强度与时长:过度运动可能导致乳酸堆积,竞争性地抑制尿酸排泄。因此,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
优化作息时间:不仅要避免熬夜,还要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减压技巧:学习冥想、深呼吸等简单的减压技巧,有助于缓解身心压力,降低尿酸水平。
戒烟限酒:不仅要戒烟限酒,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和过量饮酒。对于难以完全戒酒的人群,可以考虑选择低酒精度、低嘌呤的酒类。
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中草药是不错的降“酸”选择。例如薏苡仁可利水渗湿[2],菊苣可清肝利胆、利尿消肿[3],黄精可补气、健脾、润肺、益肾[4],枸杞子可滋补肝肾[4]。科学配伍,能起到降尿酸的作用。
利用家用尿酸测试仪:对于需要频繁监测尿酸水平的人群,可以考虑购买家用尿酸测试仪进行自我监测。
0
换一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