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肾虚,很多人会想到“腰痛”,其实,真正能快速反映肾脏健康情况的人体部位并不是腰,而是——双脚。
肾负责人体水分代谢、循环的工作,若肾出问题,体内的水分就无法正常排出,就会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
这些水分往身体中下部流至脚底,导致脚部积聚的细胞液过多,肌肉失去弹性,自然就出现水肿的症状了。
肾的反射区在脚底偏脚跟部,若平时按摩或走路偶尔出现疼痛感,且没有伤口及大运动量走路的情况,则可能是与肾虚、肾气亏损有关。
肾气不足时,可能出现双脚用力不均匀的情况。若平时走路正常,突然出现鞋底脚后跟处磨损情况加剧,就要留意肾脏健康。
肾脏健康者,脚趾甲应该是红润、平滑而有光泽的,看上去血气十足。
但肾脏受损者由于身体的血液循环受阻、新陈代谢功能减弱,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就有可能会出现脚趾甲的颜色发白、发黄的情况。
一般来说,脚部冰冷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天气寒冷时,如果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还经常觉得脚部发冷的话,很有可能是肾阳虚造成的。
⬆️点击了解更多养肾知识
活动全身筋骨
很多人一想到"补肾"就会想到饮食,其实,肾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饥饿”。
养肾护肾也不一定非要靠“吃”才能完成。
适当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增加身体的能量,也能为肾脏“排忧解难”。
经常按摩足底的涌泉穴可益精补肾、促进睡眠,对肾虚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做法:两手搓热后,左手搓右脚心,右手搓左脚心,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搓300下。
脐为一身元气之本,与脏腑经脉、四肢百骸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此外,位于脐下3寸处的关元穴也可以按揉,对养肾补阳有一定的效果。
做法:躺卧在床上,用手掌按揉肚脐5分钟,坚持2个月。
腰为肾之府,刺激腰部的命门穴、肾俞穴有助于增加肾气。
命门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与肚脐同一水平处;肾俞穴位于命门穴两侧旁开1.5寸处。
做法:将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后,分别放置于命门穴、肾俞穴处,上下按摩腰部,早晚各1次,每次约200下。
即用双手捏、搓、拉、揉两个耳朵3分钟,不拘手法,以自感不疼为宜。
耳朵变红,有温暖感为止。
合理膳食
日常生活中还要学会科学调理膳食,以养肾护肾。需避免高糖、高盐、高脂、高蛋白等饮食,这样的食品容易产生水钠潴留和代谢异常,加重肾脏负担。
中医常说“黑色入肾”,黑色食物有益于补肾养肾,推荐大家适当食用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枣、核桃熬成的黑五类粥,以及当归生姜羊肉汤、海参粥等。
在中医智慧中,常巧妙运用“药对”来实现“1 1>2”的效果,意思就是将两味药或三味药配在一起,所发挥的功力可以远胜于单味药。而药对“枸杞 黄精”是补肾的经典古方,医学名著《奇效良方》里就记载了黄精和枸杞子相配伍可以益补精气。
其中枸杞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可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等。黄精则能养阴益精,为气阴两补之品。二者合用,补阴之中有助阳之力,补气之中有填精之功,可以把被掏空的肾精补回来。
0
换一换
0